“中医文化进校园”有没有副作用

时间:2012-06-26 11:11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王学进 点击: 载入中...

  
  从下学期起,北京市将全面启动“中医文化进校园”工作,全市统一的中医校本课程《青少年中医药文化知识》普及读本(小学版)将正式启用,中学版最快有望明年面世。(《京华时报》6月25日)


  中西医的区别很多,其中之一是,西药会注明副作用,但中药一般不做毒副作用提醒,好像服用中药是万全的。事实,是药三分毒,中药也不例外。“中医文化进校园”固然有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积极作用,但也要提防它的负面影响。


  中医这些年没少遭人诟病。从鲁迅的直斥“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或无意的骗子”,到郭沫若“我一直到死决不会麻烦中国郎中的”表白,再到方舟子指陈“中医是伪科学”,有关中医的真伪争论一直没平息过。前不久,甘肃省卫生厅官员自诩的“41名医务人员9天打通任督二脉”的消息,更是激起了坊间的广泛质疑。


  我不懂医学,但相信学过医的鲁迅、郭沫若总不会信口胡说。中医不是实证的产物,而是经验的产物,因此无法用科学原理来解释。严复曾说:“中医缺乏实际观察和逻辑推理,将中医药归为风水、星相算命一类的方术。” 陈独秀认为:“中医既不解人身之构造,复不事药性之分析。……惟知附会五行生克寒热阴阳之说。” 梁漱溟说得更直接:“中国说有医学,其实还是手艺。十个医生有十种不同的药方,并且可以十分悬殊。因为所治的病同能治的药,都是没有客观的凭准的。”国人之所以接受中医,并非因为它的科学,而是基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信仰。任何事物缺少了科学精神的支撑,总不免要趋于衰败。中医这些年走过的路程恰恰印证了这点。


  这样的结局恰恰是中医局、卫生局及信奉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部门和个人所不愿看到的,于是想到要开展中医药文化建设年活动,大力宣传中医文化。不过,“病急乱投医”难免草率。且不说收入教材中的鲍菇济苍生、神农尝百草、道人仙方疗骨伤等不可考的传说故事,有可能淆乱小学生的价值观,临时从生物、语文、历史、国学文化老师中遴选出来的教师,是不是都懂得中医,并担得起教学生中医药文化的重任?


  就像我相信中药有毒副作用一样,中医文化也是精华与糟粕并存,因此在开展“中医文化进校园”活动中,一定要警惕对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郭夏:开放创新“金砖+” 命运与共亚非拉
  • 博论|“主旋律”蕴含巨大精神力量
  • 【地评线】守护“第五空间”,增进民生福祉
  • 从“闲人免进”到“城市客厅” 常州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有效破解
  • 【地评线】中国外贸为何“韧性”十足“逆势”而上
  • 以“四力”夯实乡村振兴成果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