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过去了,盐城市政府至今都没有归还修建新长铁路的借款。”近日,有盐城市民向现代快报反映,“为修新长铁路,1995年盐城市政府发出筹借铁路建设资金的通知,次年各县(市)区从单位职工工资中强行扣除借资款,金额高达一个多亿,到现在都没有确切的还款时间表。”
快报记者在盐城调查了解到,1996年,因修建新长铁路,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盐城市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向全市百姓借款1.129155亿元。
按照借款收据的约定,“所借资金在铁路五年建设期间不计息,铁路运营后按银行同档利率分三年还本付息”。
2005年,新长铁路建成投入运营。按照当初的承诺,此时就将开始还款,到2008年,政府所借款项就要还清。但新长铁路如今已运营7年,还款还没开始。为了让政府尽快还钱,不少盐城市(县)两级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奔走呼吁,多次提案,督促政府还款。但每次得到的答复都是:“市政府很重视,会尽快解决这一问题。”
今年5月9日,面对现代快报记者,盐城市交通运输局的答复依然是:“只能说是快了,会尽早兑现还款承诺。”
盐城市人大代表朱广云认为,政府不能失信于民,老百姓的问题应放在首位,拖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必须制定具体的还款时间表。
地无寸铁
盐城全民办铁路
关于盐城当年建设铁路的背景,振兴盐城北京咨询委员会的一份资料说:解放后,盐城一直是我国商品粮商品棉的重要生产基地,加工工业迅速发展,大量产品输出,大批原材料和能源调入。
可盐城方圆1.5万平方公里“地无寸铁”,物资全靠船舶运、汽车拉,运量有限,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许多外商和港台同胞想到盐城投资,一经考察,交通太不方便,特别是没有铁路集散物资,都望而却步。
据盐城籍原海军大校季阳林、振兴盐城北京咨询委员会副秘书长季阳林出版的《雕像在盐城》一书披露,1987年,在层层呼吁和关怀下,一个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筑路计划提出了:在苏北沿海修筑一条铁路,以分流京沪线客货流,发展沿海经济。经过数番实地考察论证,计划渐渐成熟,最后相关国家领导人一锤定音,肯定了这个计划。
“苏北筑铁路有必要吗?有运量吗?”《雕像在盐城》一书记载:当时也有不少反对的声音,面对这些疑问,原盐城市政协主席祝斌则给他们算了一笔账。淮、盐、通三市每年消耗煤炭1000多万吨,大部分用火车从山西等地运到秦皇岛、天津、青岛、徐州、浦口、镇江、无锡、上海,再通过海上、内河航运和陆上迂回运输,几经周转才运到三市。每一次装卸折腾要损失3%-5%,平均运价比苏南地区高出70%,严重削弱了三市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如改用铁路运输直达,不但时间短速度快损耗小,单是运费,每市每年就可节约几亿元。
“1992年国家计委批准新长铁路列项。按照计划,新长铁路由国家和地方合资建设。”据介绍,为组建江苏省铁路有限责任公司,江苏省政府给盐城下达的注册资金是9200万元,要求在1996年一季度注册完毕。
在此背景下,盐城市也动了起来。由于政府财力不足,盐城市迅速成立了铁路筹资工作领导小组。这是一个高规格的筹资小组。组长由市长徐其耀担任;副组长分别由副市长袁世珠、市政府副秘书长张守敬、市计经委副主任袁茂鸿、市财政局局长张炳贤担任;成员由市委宣传部、人事局、财政局、工商局、军分区政治部、总工会、机关党委、监察局、铁路办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之后,盐城市开始发动了这场声势浩大的借款行动。据现代快报记者了解,盐城市政府修建新长铁路筹资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市委、市政府“快上铁路”的战略,贯彻“全党动手,全市动员,全民办铁路”的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