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太空中,我国首颗高精度民用立体测绘卫星“资源三号”不断传回精确的影像数据,其后方的浪潮海量存储系统高速运转、稳定运行,不仅结束了该系统长期被国际市场垄断的局面,更标志着从天到地中国人完全靠自己实现了海量储存信息的功能。
此前,海量存储系统一直是我国的技术性难题。2007年,国外IT巨头曾占据国内存储市场90%以上的份额,剩余10%的市场份额也基本是国内厂商为国外品牌OEM的产品,除了少量低端产品以外,我国在该领域自主创新基本为零。
“一方面是国外厂商昂贵的价格,制约国内难于以较低投入迅速建立起数据管理、数据安全的存储平台,另一方面天地之间的生态监测、矿产勘探、灾害监测等国家资源关键数据,如果不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结果可想而知。”浪潮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王恩东告诉记者,“就像打一场仗,最关键的应用决定其他产品的位置,这就是制高点,浪潮必须打赢!”
海量存储项目的研发负责人,是浪潮高效能服务器与存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海量存储研究室主任文中领。“该项目立项时,国内技术水平落后国外大概20年,技术上的难度可想而知。”他说。
没有比国外更优厚的待遇、更多的研发经费、更雄厚的产业基础,然而有的是奋进的心态和高昂的斗志,不屈不挠的挑战精神和破旧推新的创新能力,经过3年的不懈努力,浪潮一次次冲破技术壁垒,2010年,浪潮成功解决了国产海量存储系统“从无到有”的问题,我国成为继美、日之后世界第三个掌握高端存储核心关键技术的国家,“由中国人说了算”的梦想变成了扬眉吐气的现实。
据介绍,浪潮海量存储系统在国内首创8控系统体系架构,通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算法,解决了多控协调调度、全局共享缓存等关键技术难题,系统可靠性达到99.999%。这标志着我国高端存储系统关键技术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某些领域甚至实现了超越。
目前浪潮海量存储系统数据管理规模高达32PB,相当于可以存储600万集电视连续剧,按照我国现有连续剧产量(每年1万部,每部平均20集),可以持续存储30年;数据传输带宽达到每秒64兆,可以同时支持130000路监控摄像头同时进行数据上行传输,在一秒内能够存储十四部高清电影;可以保证1个大型互联网企业(按每天增加100万文件数量)连续1000天文件数量的增长。
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业务系统承载7个卫星的数据接收和处理,每天处理6TB,年数据量在2PB。浪潮海量存储系统实现了与原有系统的集成,完成关键业务在应用示范系统上的部署并稳定运行一年以上,为国家卫星战略数据提供了安全保障。
在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全国产化的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神威蓝光部署了2.3PB浪潮海量存储系统,其每秒带宽达到200GB,有效地解决了高性能计算后端存储瓶颈。
在海量存储的技术支撑下,浪潮再次瞄准了云计算时代的行业制高点,依托自主创新,重点发展云基础核心装备、云操作系统和面向行业的云应用系统,全面向云计算转型,目前浪潮已经具备了涵盖iaas、paas、saas三个层面的云计算整体解决方案服务能力,率先领跑中国云计算产业。
4月25日,浪潮推出两款企业云产品:CSP云服务支撑平台和CEPP电子采购云平台,这是浪潮集团在云计算领域的最新成果。在风起云涌的“云时代”,浪潮不仅发展自主、安全、可供的云计算核心装备,更加速推动云应用落地,挺立“云服务”潮头。
“从全球范围看,云计算的服务模式和标准尚未建立,各国都处在探索阶段。因此也为我们的产业发展和全球范围内赶超先进水平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应该抓住机遇,尽快发展,时不我待。”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说。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