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好心人”发帖,公布如何私设无线热点、轻松搭建“钓鱼”WIFI。沉醉在免费WIFI中的广大用户方如梦初醒,自己的公私信函、私人照片、各种密码、个人资料,竟然已在不知不觉中公开示众。
公共场所出现“钓鱼”WIFI
WIFI是一种短程无线传输技术,能够在数百米范围内支持互联网接入的无线电信号。很多机场、酒店、餐厅都设置了热点,公众在这些区域可以免费“蹭网”。
公共场所提供的免费WIFI,如果不采用加密技术,本身存在技术漏洞,用户信息极易泄露;而黑客伪装的“钓鱼”WIFI,常与商家提供的WIFI名称近似,且不需要密码。
公共场所提供的WIFI上网服务,就如同店家设了免费的大餐;而同席的或许有“小偷强盗”,周围可能还有各色名称近似的“黑店”,若是一不小心进错了门,就会落进黑客处心积虑设置的“钓鱼”WIFI陷阱了。
无恶意获取信息也能构成犯罪
黑客凭借高超技术,通过私设WIFI热点获取他人信息。不过这样的侵入、破译和盗取,足以触犯法律。例如通过计算机系统盗窃国家机密资料,可能构成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比如某位黑客通过WIFI“幸运”盗取了国家公务员考试题,这个黑客就要被判刑了。
同时,在网络中传输各种公司信函、合同书、竞标书、技术文档等,这些都是商业秘密或技术秘密,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如果黑客盗窃了他人的技术秘密或商业秘密,可能构成侵权,严重的将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
私人手机和电脑中大量的私人照片、私人资料,一定程度上都是个人隐私,受到法律保护,如果盗取了这些内容并将其公之于众,那么不但要承担民事侵权责任,甚至会扰乱网络秩序,受到行政处罚,造成严重后果的可能构成侵犯隐私罪。如果盗取他人的网络交易密码、银行密码等并进行套现获利,可能就构成盗窃罪了。
此外,我国刑法规定,获取他人的各种信息和数据,或者对他人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实施非法控制,以及随意删除、修改他人的数据,破解他人的计算机程序,后果严重的行为,可能构成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影响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的可能构成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罪。
提供无线上网最好设密码
公共场所的无线上网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由电信运营商提供的WIFI热点,另一种则是商家或个人自行搭建的WIFI热点。前者采用电信运营级的网络设备,会部署多种安全措施;后者则大多使用民用级WIFI设备,后台没有进行专门的安全性设置,容易被黑客利用。
对于自行搭建WIFI热点,法律虽未禁止,但一旦被他人利用实施违法活动,也将面临不同程度的法律风险。根据民法相关规定,经营者在经营场所对消费者、潜在的消费者或者其他进入服务场所的人之人身、财产安全依法承担安全保障义务。也就是说,WIFI主人应当尽到相应的注意义务,为用户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包括设置密码、向客人进行风险提示、尽量制止来自第三方对消费者的侵害。否则,接受服务者可以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WIFI主人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延伸阅读
谨慎蹭网
用户最大限度的自由访问网络,是商家提供WIFI的善良初衷,也是违法犯罪活动的肥沃土壤。无论法律保护多么完备,如果毫无防范,用户永远是最大的受害者。
因为不知窃贼是何人,立案都很成问题。绝大部分用户在信息遭窃后浑然不知,至于何时、何地被何人侵权,更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网络权益被侵害,常常遭遇举证难。不注意安全软件的及时更新和留存各种操作记录,想要举出合格的证据,实属不易。
信息泄露损失大,一旦受害难挽回。无论是国家机密、商业秘密还是个人隐私、账号密码,一旦被人盗取,可能对人格、财产造成巨大损害。司法保护有其滞后性,事后的救济对于心灵的创伤和财产的损失往往不能完全填平。
建议用户谨慎使用免费无线上网,使用时尽量不进入涉密系统操作(如网银系统),防止被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