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达公司申请破产保护

时间:2012-01-20 11:12来源:新华社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影像产品巨头美国伊士曼柯达公司19日宣布已在纽约申请破产保护,以争取渡过流动性危机,确保业务继续运营。

  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市的柯达说,该公司及其美国子公司已根据美国《破产法》第11章向纽约一家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美国之外的子公司则不受影响。

  柯达表示,已获得花旗集团提供的9.5亿美元18个月期信贷支持,并预计在2013年完成其美国业务重组。

  柯达首席执行官安东尼奥·佩雷斯在一份声明中说,公司董事会及整个高级管理团队一致认为,申请破产保护对于柯达的未来而言,是必要且正确的一步。

  柯达胶卷曾是全球最成功的胶卷之一。1881年柯达公司的创始人伊士曼发明胶卷,1888年第一部柯达照相机上市,开启大众摄影新时代,其成功神话延续百余年。到1981年,柯达公司的销售额冲破100亿美元。

  近年来,柯达公司在向数码设备转型阶段丧失了许多传统的胶片业务,竞争力不断下降,导致这家拥有100多年历史的公司不得不决定出售旗下众多专利以维持现金流。

  为节约经营成本,柯达自2004年以来累计裁员约20%,全球员工数从1998年的8.6万人减至2010年年底时的不足2万人。据新华社


 

不进则退 慢进也退

  柯达,曾经是行业的代名词,绝对的龙头霸主,短短几年间,却因为在创新的新浪潮中没有“赶上趟”,面临着可能被时代无情淘汰的厄运。并不仅仅是柯达,去年以来,诺基亚(微博)、惠普等业界巨擘都因创新不足而黯然败退。

  创新世界中,不进则退,慢进也退。“巨人”疲弱甚至倒塌的教训,给正在积极探索转型创新之路的中国更多启示和反思。

  百年柯达“陨落”

  1881年,柯达公司的前身在美国成立。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它先后研制出胶片和“傻瓜相机”,将摄影的乐趣带向普通百姓。柯达从1886年就开始赞助奥运会,1986年成为奥运会顶级赞助商,进一步提升了它的全球知名度。

  柯达有过这样自豪的口号:“你只要按下快门,其他的交给我们。”但对于今日的柯达而言,那些曾经的辉煌都已是明日黄花。

  2011年12月《财富》杂志评选出“美国500强10大烂股”,柯达以85%的跌幅名列第三。而1月3日的退市警告让柯达股价雪上加霜,根据纽交所公布的数据,从2011年1月11日到2012年1月5日,柯达的股价跌去了93.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EMBA中心副主任罗彪分析,柯达的失败主要基于两方面原因:首先,传统相机和数码相机的工作原理不同,在数码时代,柯达基于传统相机的供应链优势和专利优势不复存在。

  其次,虽然柯达率先发明数码相机,但柯达的成功实质是传统业务的成功,所以传统业务部门对决策影响力甚大,企业资源也会优先配置到传统业务部门,从而导致其转型迟缓。

  创新没近路更没有退路

  以柯达为代表的老牌企业接连受创,给正在转型创新谋求发展的中国企业带来启示。众所周知,“中国制造”举世闻名,但随着中国“人口红利”逐渐减少,中国的经济发展将更多依靠创新,一味依赖模仿、“山寨”的企业将难以为继。我国多年前就已确定了科技发展目标,即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

  但现实中仍有诸多因素制约了企业创新,创新管理学家刘志迎说,首先,中国正在高速发展之中,快速获利机会并不鲜见,由此容易催生急功近利的心态,这种心态对创新非常不利。其次,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尚有缺憾,创新成果在市场竞争中面临不少挑战。第三,以劳动替代技术现象依旧明显,企业创新动力不足。

  而且,目光短浅,急功近利,不深耕主业,埋头“不务正业”,也是目前一些国内企业的“软肋”。招商银行副行长丁伟就曾表示,很多做实业的人都想去做虚拟经济,从数据上就可以看出来,好多有资金、有实力的企业不愿意做实体经济。

  早在20世纪初,经济学家就指出,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源泉。柯达等诸多老牌企业的颓势,也从反面证明了创新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必须看到,即使柯达当前面临困境,其依然还拥有着百年积累的1100多项专利,相比之下,蹒跚学步的中国企业的技术能力和创新基础差距可能还非常大,要走的艰难险途也会更多。

  未来的中国企业面对的是全球竞争者,必须时刻保持危机感和创新意识。柯达以及诺基亚等大牌企业今天的尴尬,更应该警示中国创新企业,创新没有近路,更没有退路。据新华社



业余爱好者眼中的柯达凝结着战后一代人的记忆




 
  柯达胶卷


  
柯达 EasyShare LS633 ,全球首台采用有机发光二极管 显示器的数码相机

    
柯达打印机

 
    

DCS420,柯达第一款可换镜头相机

    
柯达mc3便携式数码相机

  没有一个摄影师可以绕过柯达从而总结自己的职业摄影生涯。甚至没有柯达历史的摄影史也是不完整的。

  业余的大师

  “业余”这个词并不总是贬义。

  柯达为此设计了专门的宣传广告:“您只要按下快门,剩下的事由我们来做。”无可争议,Kodak相机成功地掀起了摄影快照文化。柯达引发的摄影热潮迅速席卷了美国的业余摄影爱好者,甚至各种关于摄影的民间俚语都出自柯达,比如:Kodaking,Kodakers,Kodakery。

  据估算,到1898年,就有150万台相机交到了业余爱好者的手里。

  那些业余者到底有多业余?

  最初投向市场的柯达相机的底片是圆形的,因为,这一方面可以掩盖照片4个边角成像质量差的弱点;另一方面,也照顾到了业余爱好者,让他们可以随意拿起相机拍摄,而不需要端得横平竖直。

  那些出自Kodak相机的早期照片皆为随意拍摄,完全出自拍摄者的个人喜好。印在底片上的有汽车、住所、宠物、自己的孩子和家庭旅行。但是经过时间的锤炼,这些现在都成了“碰巧的艺术”。

  如今,这些早期的照片大多在收藏家们的手里,这是摄影快照文化的真实记录。

  上帝的光影

  黑白摄影为什么是经典的?

  当理查德·艾维顿孤身一人,初次站在巴黎时,他没有想到布罗德维奇对自己的模特摄影作品并不感兴趣。它们被随手丢开。

  巴黎却成为他摄影生涯的起点,时年21岁的艾维顿此后将凭借着天赋一路狂飙,甚至长久之间,都没有时间回头一顾。

  艾维顿的习惯做法是将拍摄的人物置于空白的背景前,以镜头捕捉他们不为人知的本质。芭蕾舞王纽瑞耶夫畸形的双足,玛丽莲·梦露意外展现的极度哀伤,以及安迪·沃霍被刺后一尺长的疤痕。

  黑白是超现实的,它过滤了现实世界中的色彩,只留下光和影。而光,这是上帝拥有的东西。理查德·艾维顿成了一个利用TRI-X胶片捕捉“灵光”的人。

  “TRI-X是柯达公司最老牌的黑白胶卷,采取传统银盐工艺,涂层很厚,迫冲性能优秀,配合专用药水,即使将ISO推到3200度,而影调仍然可以保持相当的良好。和目前的新型胶卷相比,颗粒度和分析度不算优秀,但是这种胶卷的影调非常优秀,尤其是灰度,是灰得最优美的黑白胶卷之一,而且对曝光和冲洗要求比较宽容。”

  “你看它的曲线,是无可挑剔的,TRI-X对于物体的质感表达突出,在准确曝光,精心冲洗的前提下,TRI-X几乎可以给你一个无比享受的黑白世界。对于亮部和暗部的表现,TRI-X和Leica镜头的特点有近似的地方,就是暗部不容易下沉,亮部不容易溢出,而且容易扫描。”摄影师王淼谈论自己冲洗TRI-X黑白胶片时的感受。

  民主的视觉

  回到1976,对于一个想拍出艺术化作品的摄影师来说,如果坚持在仓盒里面装进彩色胶卷,那么你所遇见的每一个同行都会拍着你的肩膀说,伙计,你还不上路。

  在“灵光”消逝的年代,摄影普遍被认为是一门技术,一种视觉消费。然而一个相互妥协的结果是,摄影也可以是一门艺术,当然,只限于黑白胶片摄影。摄影的艺术与民用被胶卷的色彩简单地区分开了。直到1976年。

  1976年,威廉·艾格斯顿终于说服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为自己举办了一个彩色摄影作品的个展。

  这个严肃的艺术机构的举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宣布了彩色摄影时代的到来。从此以后,色彩摄影似乎才是当代艺术,而黑白影像则给人恍若隔世的感觉。它们完全倒了个个儿。

  当然,这个展览也成功说服更多的摄影艺术家将柯达产于1935年的Kodachrome彩色胶卷装进自己的相机里。事实上,威廉·艾格斯顿的那些瞬间正是来自于柯达公司色彩浓郁的Kodachrome胶卷。正是这款胶片带动了彩色摄影的狂潮。

  失去的胶卷

  Kodachrome活了74岁。

  这是《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专用胶片。当那些色彩被印刷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的时候,或许并不用感叹摄影师的技术有多好,可能只是因为你没有Kodachrome。

  1935年,它被发明出来,供16毫米摄影机使用,随后在1936年发展出了35毫米反转片和8毫米的家用摄像机胶片这两款底片。它是如此令人着迷,惹得当年的《泰晤士报》专门发表了一片文章谈及这卷神奇的Kodachrome:

  “它有五层色彩涂布,这使其颜色浓艳无比,但不要以为它是化学家捣鼓出来的玩意儿,发明者是两个音乐家。”

  但是Kodachrome已经从我们的手上被拿走了,2009年,柯达宣布停产这款胶片;当年的秋天,市场上现存的胶片已经被售罄;2011年年底,美国唯一一家能够冲洗Kodachrome胶片的小店——位于堪萨斯的Dwayne’s Photo也停止了这项业务。

  “特定的条件下,我认为你不可能用别的胶片拍出比Kodachrome更好的效果。如果光线充足,快门速度相对较高,你会拍到一张非常棒的彩色照片。色调优美,且不会太过艳丽。有的胶片看上去就像你嗑了药。Velvia让一切太过饱满了,狂野地超过了界限,有一种太过电子化的感觉。Koedachrome充满诗意,柔软且优雅。数字影像当然也有其优势,但你要做很多后期。而Kodachrome,当你把它取出相机,照片就已经在里面熠熠闪光了。”

  一位策展人说,这个胶片,与其说是一种胶片倒不如说是一个文化符号,凝结着战后一代人的记忆。

  ”Kodachrome,它带来如此鲜亮的色彩/他给夏天抹上绿色/哦,那感觉,让你觉得整个世界都是晴天/我拿到了一架尼康,我爱死了拍照片/所以,妈妈,别拿走我的Kodachrome。”摇滚歌手Paul Simon 赞美这一伟大的胶卷。据《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苹果蓝宝石“队友”GTAT申请破产保护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