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灭门案背后:意大利人对华人从负债到老板

时间:2012-01-12 11:03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2012年1月10日,意大利罗马,逾万名华人华侨举行大规模游行示威活动,抗议对华人的暴力事件。
 

本报记者 张子宇 马欢 实习生 刘舒羽 刘伟倩
 

  2012年1月4日,一个华人家庭在意大利首都罗马遭遇持枪抢劫,父亲与女婴遭枪杀,母亲重伤。事后意大利华人组织了两次大规模游行,要求改善社会治安。
 

  华人在意大利的处境,素来微妙。有时,他们是各种社会问题和阴暗面的受害者;有时,他们本身又卷入诸多社会纠纷。2007年,米兰华商和警察发生了冲突,造成7名华人和14名警察受伤。
 

  意大利社会对华人感情亦高度复杂,既承认华人对意大利经济的贡献,也对这一群体颇有微词,甚至有人揶揄:“中国人从来不死(因为华人很少参加公共活动,意大利人很少见到他们的葬礼)。”
 

华人家庭血洒罗马
 

  1月4日当晚,31岁的周拯(音译)与27岁的妻子郑丽艳(音译)及他们年幼的女儿一起走在罗马齐奥万诺利大街上。他们并不知道,暗中已经有黑手盯上了他们。
 

  就在公寓门口,两名等候在这里的蒙面劫犯乘摩托车悄然靠近受害人一家,并逼迫他们交出身上的钱。遭到拒绝后,劫匪先是抢夺郑丽艳的拎包,后者本能地伸手往回夺。
 

  郑丽艳事后向调查人员透露称,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情况,她进行了反抗。这名劫匪曾威胁称:“我要像杀狗那样宰了你。”随后双方在拉扯中,罪犯举起手枪,朝着周拯连开三枪,然后又极为残忍地朝着他怀中小女儿的头部开了一枪,最后还朝郑丽艳开了一枪。
 

  据报道,当时多名路人目睹了这幕惨剧,却没有一人上前阻止,甚至眼睁睁看着两名凶手揣着抢来的拎包、骑着摩托车扬长而去。只有一名好心的目击者用手机拨打了报警电话。当救护车赶到时,周拯早已身亡,他怀中的女儿周诗雅(音译)因头部中弹,在被送往医院途中不治身亡。郑丽艳被送往医院后,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抢救。
 

  罗马警方随后封锁了血案现场展开现场勘查。这桩灭门之祸震惊了全欧。周拯一家在罗马经营着一家酒吧和汇款业务,妻子被抢的拎包里装有约3000欧元的现金,大部分是当天的营业款。
 

  罗马行政官朱塞佩·佩克拉罗(GiuseppePecoraro)举行治安紧急会议,并将听取有关此案的最新调查进展报告。中国驻意使馆在案发后与罗马省督通了电话,要求警方尽快破案并严惩凶手,同时对伤者予以积极治疗。
 

  “中国大使馆联系我们的时候,意大利政府立刻表达了对犯罪的强烈谴责和对受害人的深刻悼念。全罗马都被这起残酷的犯罪深深地震惊了。”意大利外交部公关关系主管MassimilianoLagi表示。在他回复时代周报的采访时,电视里还在播出相关的新闻节目。
 

  1月10日,全意华人举行了空前规模的游行,在罗马有万人参加。这已经是近期的第二次游行。
 

  警察已经初步锁定两名北非嫌疑人,他们系吸毒者。警察突袭了他们的住宅,但扑了个空,目前已在全意展开搜捕。
 

  “意大利内政部已经发表官方声明,谴责犯罪,慰问受害者一家并且将增加在罗马地区巡逻的警力。罗马市市长已经宣布在广场进行一个公开的悼念仪式,那里已经有许多花圈和蜡烛。两名罪犯已经被确认,他们很快会被绳之于法。另外,我国总统已经拜访了幸存的郑女士,表达了他代表全意大利人民做出的悼念和维护意中友谊的心声。”MassimilianoLagi透露。
 

  留学生乔文(化名)也来为死者送行。“很多外地的朋友也赶过来了,送行队伍很长,差不多有好几公里呢。”他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我的心情很复杂,总觉得在异乡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
 

  10日当晚,很多人带着自己的字幅和口号来到了现场,很多华人集体签名,写在白色的大横幅上。还有人把蜡烛摆成心形,上面有人写着“我们要和平,要安全,不要再有暴力”,还有人给死去的小朋友献上鲜花和芭比娃娃。
 

  另一位华人叶华也表达了自己对死者的哀痛。“这是为了我们中国人的尊严,为了这个9个月的孩子。”他说道,“我不赞成很多人的说法,譬如在意大利的华人是最让意大利政府头疼的群体什么的。我们也是在这里合法经营的商人,我们也希望有一个安全的环境,可以更好地生活下去。”
 

  罗马的惨事并非偶然,在2011年最后一天,在意大利华人最集中的普拉托,4名持枪罪犯在晚上骗开一处华人住宅的房门,屋主一家面对武器只好束手就擒,最后大量的现金和贵重物品被罪犯掠走。
 

  不到两个小时后,在普拉托市郊,又有犯罪分子守候在一户华人住宅门前等待作案机会,碰巧一个华人儿童玩耍后回家,抢匪于是尾随儿童冲进了住宅。屋内的华人房主见抢匪手持刀枪,恐伤及家人和儿童,没有作任何反抗,并按要求交出了贵重物品和现金。
 

  1月4日,普拉托的一名56岁的华人男子在晚上9点回家时遭3人抢劫。搏斗过程中华人男子手臂和臀部受伤。同一天,另外一名28岁华人男子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被人从路边强行推进汽车,劫持到距离普拉托约150公里外的雷焦艾米利亚郊外,强迫该名华人通过电话和家人联系交纳赎金,幸亏最终被警方成功解救。
 

意大利华人超过40万
 

  因为马可·波罗和利玛窦的缘故,意大利和中国似乎有着特殊的纽带。但在华人世界,似乎有两个意大利存在。对于那些富裕的国内游客以及一些留学生来说,壮伟的阿尔卑斯山、秀丽的波河平原、那不勒斯的石板比萨、佛罗伦萨的艺术瑰宝、北方足球三强以及古驰(Gucci)、杰尼亚等世界名牌组成了意大利。同时,这个国家脏乱差、小偷多、效率低下。
 

  留英期间做过全欧旅行的台湾学生Carl赞叹亚平宁半岛说:“你去那里,看过那里的古迹,英国就不能看了。”Carl尤其喜欢佛罗伦萨,在台湾,这座古城有一个更有诗意的名字—翡冷翠。
 

  “到了罗马和米兰,我的天哪,这是发达国家的城市吗?我才知道悉尼和墨尔本是多么美好的地方。”留澳中国女生Christina对时代周报记者谈起。
 

  对另一批中国人来说,意大利只是一个赚钱的地方。但丁和马基雅维利的故乡意味着餐馆里油腻的厨房、东冷夏热的皮革工厂、泥泞的稻田以及服装批发商店。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他们以合法或者不合法的方式,从中国的贫困家乡来到意大利,用忘我的工作赚取里拉和欧元,然后一批又一批地帮助家乡的亲朋好友们过来,接着挣钱、经商,如此往复。
 

  华商李东(化名)来自温州,1998年高中毕业的他只身来到意大利投靠亲戚。现在已经是一家食品贸易商,拥有自己的店面、仓库和在其他欧洲国家的分销店。“我来还是以合法方式,不过有过期居留的问题。偷渡在当地也不是什么秘密。”和所有类似华商一样,李东不愿意面对媒体,也不愿意多谈自己的生活,再三强调要模糊他的身份。
 

  不过,对于罗马的抢劫案,李东表示:“这次中国人真的急了,特别是温州人,这种感觉以前还真没有过。‘灭门’这种感觉最能触动我们中国人吧,被偷被抢出人命啥的都不是没有经历过,但是伤害到家人甚至孩子就太受不了了。”
 

  中国人在意大利的外国居民中的比例超过5%,仅2002年的大赦就让华人增加了一半多,从6.2万人增加到9.7万人。现在在意大利的华人保守估计超过40万。这些人中大部分来自浙江—其首府杭州在《马可波罗行纪》中被称为世界上最美丽和高贵的城市。
 

  意大利汉学家车卡钮(AntonellaCeccagno)研究发现,在罗马三分之一的中国人来自青田地区,而米兰和普拉托的中国人来自文城。根据意大利商会联盟统计,7个外国企业中1个是中国人的,并且以惊人的速度增长。5个中国人里有一个是自己在创业。
 

  意大利人对那些借钱来意的华人如何从背负几万欧元债务,变成几年后市中心酒吧的老板感到迷惑不解。汉学家丹尼尔·克洛尼(DanieleCologna)说:“经常有人,刚刚还完来意欠的债,就开始借钱给别人。有人一个月挣900欧元,把自己的支出压缩到最低,借出500欧元开始建立人际网络。五六年后他们就可以举手说,我要开家餐馆,需要向大家借10万欧元。”
 

  当意大利人需要10万欧元的时候,他们只想着10万欧元,一个中国人却依靠100个朋友或亲戚每人借他1000欧元。最近的熟人不要利息,其次的要一点利息,之后就是高利贷。这样,餐馆得以转手,工匠的店铺变成批发商店,酒吧招待也能成服装厂老板。一切都要感谢关系制造的现金。有朋友,比银行提款机还有效率。
 

  “对中国人,银行基本不给贷款。”服装厂厂主王易群(音译)对意大利记者说,“最多一年2万欧元,这点钱能干什么?”

 

他们有可怕的群体力量
 

  意大利晚邮报的记者拉斐尔·欧利阿尼(RaffaeleOriani)与共和国报记者里卡多·斯达亚诺(RiccardoStagliano)经过数年的调查采访,走遍全意,写了关于华人在意生存状况的书《不死的中国人》(ICinesiNonMuoionoMai)。一些老华人对意大利记者谈起在这个国家曾经的美好时光。
 

  张先生一家在上世纪90年代初来意,他取名卢卡(Luca),全家人都喜欢用意大利名,夫妇俩靠打工生活,而意大利邻居则亲切地照顾他们的孩子。一对老夫妻每天下午上楼,给独自在家的两个孩子端来热可可。现在张先生发迹了,他们买下了一套很好的房子,经营一家女性内衣批发店。一切都很好,除了意大利人,街上再也没有人和他们打招呼,邻居们用怀疑的眼光看着他们。有人上来串门,劈头一句就是:“我在院子里捡到这块牛仔布,你们把缝纫机藏在哪里了?”
 

  万先生孤身一人从安徽来到波河流域。他永远不会忘记当年意大利人是如何热情地带他去要找的工厂。而现在,即使他操着流利的意大利语,接触到的往往都是冷漠。有一次他到米兰的圣保罗(SanPaolo)医院做胃镜检查,护士对他怒吼:“我在电视上看到你了,上星期你在萨勒匹路喊着对抗意大利,现在你到这里来看病,滚回你家去!”
 

  “在意大利的主要移民,特征一栏都有明确标示:对阿拉伯人,我们的偏见像水晶一样清晰;阿尔巴尼亚人,我们指责他们暴力;吉卜赛人是偷窃;中国人主要是神秘,他们在自己的批发商铺的阴影里活动,拼命在后厨和车间干活、挣钱,他们没别的企图,但他们有可怕的群体力量。”《不死的中国人》总结。
 

  和其他国家一样,意大利存在许多对中国人的偏见,有些来源于想象,有些来源于不专业的报道。
 

  如果一户中国人能开商店,好奇者通常会分成两派,一派认为是黑帮势力,另一派认为是国家的经济扩张计划。米兰的一个工匠说:“相信我,这些人从他们的政府那儿拿钱!”另一个商人说:“很显然,这些人的商店得到犯罪团伙的资助。”
 

  有些谣言说米兰的中餐厅,为一个小圈子的客户烹调圣伯纳犬。这样未经证实的消息在全意的一些媒体中广为流传,甚至被添油加醋了很多细节,如小狗通过互联网购买,然后在食客面前烹饪。米兰卫生保荐机构不得不亲自出来辟谣:在检查餐馆时从来没有遇到过烹煮猫狗的情形,也没有在厨房里看到任何可疑迹象。
 

  歧视在一个地方例外,那就是赌场。威尼斯赌场进门时有人用中文说:“欢迎。”在赌场对面的竞技场,仲夏夜之时有意大利的中国小姐选美比赛。赌场在报纸上做中文广告,老虎机上是龙的装饰,工作人员开设有中文课程,学习说“晚上好”、“谢谢”和“小费”。
 

  意大利人如此形容,赌场里的中国人多得可以造一座长城。那些在赌桌边的中国人,是连续缝制12个小时,或者炸了几百个春卷,身上带着油烟味的中国人。在威尼斯所在的威内托大区,中国人不超过0.5%,但是在赌场里却占了12%。
 

  这一现象并不只出现在意大利,从伦敦到阿姆斯特丹,从摩纳哥到拉斯维加斯,赌场从不缺少中国人,其中不乏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赌场是尊重与融合的沙漠绿洲,有人回忆在俄罗斯,莫斯科写满了难听的话,让中国人离开,不许中国人进入某些场所,只有赌场用巨大的汉字写着“欢迎”。
 

  “我偶然也玩几把,轻松一下。我赌得不凶,你所说的那种可能一晚输上万欧元的人有,但是也未必很多。怎么说呢?很多时候也是一种数字游戏,和做生意有相类似的地方。要决断,要算,还有刺激。”李东表示,“另外,其实在欧洲和国内不同,很少有人因为这个搞得倾家荡产。”
 

东西方冲突阵地?
 

  华人的勤奋,也给意大利带来了新的气象。比如在盛产优质石材的巴钮洛-皮埃蒙特地区。华人采石工让历史悠久但已经衰落的采石业得到了复兴。这里优质的石材数百年来曾经为欧洲各地精美的建筑贡献了原料,但是当二战后的一批工人老去的时候,意大利人发现这个行业后继无人了,年轻人不会选择和灰尘和腰痛为伍。可是现在又不同了。
 

  当地的石材企业负责人对意大利记[0.44 4.76%]者透露:“中国人来这里之前,我们的企业一年的营业额只有7000万里拉(约3.6万欧元),现在超过100万欧元。有人说我们不给意大利人提供工作机会。我确实试过,来干了两天,第三天就因为腰痛歇了,连罗马尼亚人、摩洛哥人都干不了,这活只有中国人能干。”
 

  意大利企业主形容他们和华人之间的关系是80%的利益,20%的好感:“中国人从来不耍滑头,从来没找我预付工资,他们来这里就是为了干活,只想挣钱,和我一样。”
 

  除了大理石及花岗岩外,著名的米兰烩饭也得益于勤劳的华人。波河平原有着20万公顷的稻田,水稻产量占欧洲的40%,现在那些老式的意大利除草女工已经被一群东方人取代了。“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干活的。”一位意大利种植户说。中国工人往往接受一天8小时,每小时6.5欧元薪酬的工作合同。“少于12小时的工作,中国人从来不会累。”该种植户表示。
 

  克劳迪奥·齐里奥(ClaudioCirio)有200公顷稻田,每年夏天5名中国人帮他把田地打理得干干净净。曾有两个意大利女学生,兴奋地在假期来尝试做除草工。“她们本应该干一个月,但半天以后,她们来谢谢我,钱也不要了,她们再也不想踩进泥巴里了。”齐里奥表示。
 

  但是,稻田和采石场的和谐不能掩盖其他地方的冲突,米兰的萨勒匹大街是曾经冲突的前沿。这里云集了无数中国批发商,那些真真假假的成衣、鞋帽、皮包等从这里流向欧洲乃至全球。2007年,这里发生了华人与警察的冲突,甚至导致了外交部门的介入。
 

  里奥内多(PierFrancoLionetto)是“拯救萨勒匹协会”的主席,该协会领导当地意大利人对抗中国人在该地区的大规模收购扩张。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们的街道挤满了卡车,装卸所有的货物。卡车禁行以后,中国人开始使用小货车;小货车禁行后,用摩托车;摩托车也被禁止后,他们拿出手推车;这之后是自行车上挂个框,如果那个也被禁止的话,他们会把货物顶在头上步行。”里奥内多抱怨。
 

  “我们中国人,特别是温州人的工作方式确实是南欧人无法理解的。我能够明白为什么意大利人不喜欢我们,我也觉得我们的一些模式不能长期持续下去,甚至说,我希望下一代能够轻松、规矩地生活,但这需要创造条件。”曾经是一名退伍军人的李东,也希望守法经营,但是具体环境让他不得不变通。
 

  意大利人总是在问:“他们的钱从哪里来的?他们为什么都来这里?我们不得不在这里忍受烟雾。他们的纸箱总是堵塞人行通道。”年轻的意大利人说:“以前这里是很美的区域,我家楼下有一家面包店,现在只有批发商的破布头。”老年人则觉得,他们被包围了。在一条满是中国批发商的街道上,你是唯一的意大利商店,你无法留住客户。
 

  《不死的中国人》问道,萨勒匹路是新的东西方冲突阵地?是温文尔雅的西方专卖店方阵,跟英勇善战的东方批发商之间的对抗?
 

游离于主流之外
 

  人多或许并非真实原因,更多还是工作和生活习惯的差异。“老老实实做生意要亏本啊。中国商人自身的竞争;黑社会、地痞流氓要来敲诈收保护费;用黑工比不用黑工利润高,不时还需要行贿。”对于拼在意大利的辛酸,李东深有体会。
 

  除此之外,大部分华人始终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本地华人不关心政治,华裔议员或者政府官员看起来遥不可及。华人对意大利的文化古迹、历史艺术也缺乏兴趣,还不像英国华[0.09 -1.10%]人那样有狂热的足球热情。除了生活压力外,教育的缺失也是原因,据意大利社会福利机构(Caritas)统计,中国移民只有12%读了高中,而外国移民的平均水平是28%。
 

  在巴钮洛,地方政府曾经召集华人到佩里科剧院,讲解垃圾分类收集、接种疫苗和交通安全等知识。在场的有行政长官和翻译。来了一大群人,大家都很满意,讲完话,回答完问题,政府邀请大家吃点东西:按照东方人口味,准备了炸米糕、虾片和青岛啤酒。结果还没等意大利官员走下台,人已经走光了。150人只剩下10多个,意大利人很不满。
 

  这种局面甚至影响到意政府对华人的文化辅助。巴钮洛当地一所小学给中国孩子增设2个小时的意大利语课因为没预算停课了。让中国孩子和意大利孩子在一起互相讲故事的“全世界童话”项目也取消了,也因为没钱。
 

  “巴钮洛的石材生意规模达1.2亿欧元,是当地政府税收的50倍,可却从来没人想到拿出一点钱来赞助文化事业。”意大利记者自己也不明白问题出在哪里。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7000万嫁女煤老板:负债率逼近100% 日子不好过
  • 奇瑞负债 靠补贴维持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