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前的佛慈在决战终端

时间:2011-12-31 11:14来源:鑫报 作者:里程安 点击: 载入中...

上市前的佛慈在决战终端

  一个企业的历史有时是动力,有时是包袱。在世界企业史上,有像奔驰、通用、福特这样以历史悠久而著名的长青企业,也有数不清的昙花一现的企业,当我们分析那些长青企业的时候,我们会感觉到企业的真正力量在于企业文化和随时处在变动中的企业管理。福特企业是以福特家族命名的,而现在真正管理福特企业的并不都是福特家族的成员,而是来自业界一流的管理团队,正因为拥有历史所以在每一个转型时期都要比其他企业承担更厚重的压力,那些倒下的企业往往是在转型的界点上翻了船。在中国真正有历史传统的企业并不多,一些号称有百年历史的企业大多是牵强附会,拉扯在一起的拼装货。因此,认真地分析一家具有历史价值又有仍然焕发青春的企业,能让我们感受出社会进步和经济前行的力量。当我们把笔触伸向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时候,我们的目的就再也清楚不过了。
  像佛慈这样具有80年历史的企业,在发展的每一个界点上都面临着靠什么把企业带出险境和靠一个怎样的团队能够与时俱进,把企业引上发展之路的问题,每个界点都会有惊心动魄的过程。如果说抗日战争时期佛慈经历的是民族存亡的考验,如果说上世纪50年代佛慈经历的是公私合营的考验,那么今天的佛慈则面临着能否应对经济危机成就现代企业的考验。佛慈近几年的改革之路,就是在回答这个问题。
  从严格意义上说,在2006年之前佛慈和中国的传统企业没有什么区别。它和所有的企业一样,经历了改革的阵痛,按部就班的完成了体制改革。然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佛慈的市场占有量并没有多大的扩展,佛慈所生产的传统药品,受到了新型制药产业的挑战,一些新型的药业由于体制灵活,在市场竞争处于有利的地位,佛慈面临的是来自于同业竞争压力和市场压力。当一个老企业面对变化的市场如果不能做出迅速的反应,后果很严重。面对新的市场面没有开拓出来,旧的市场面却在萎缩,市场成了佛慈能否发展的关键所在,这个界点对佛慈来讲,事实上是观念的变革与更新将决定企业的命运。佛慈的新班子果断的提出了“创新经营,赢得在终端”和“经营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的三新精神为主的战略远景与构想。
  企业真正的难点在于观念的创新,像佛慈这样具有80年历史的企业,其固有的市场面是历史的沉淀,如果不在开拓市场上下功夫就很有可能倒在“市场”上,老企业沉湎于原有的经营模式和已有的市场,而最终被淘汰出局的例子多的很。事实上,无论是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都是靠市场占有率而生存的。现在很多国有企业把问题全看在体制上,动不动就拿体制不如民营企业灵活说事,掩盖了对企业经营本质的认识误区。佛慈把企业的决战重心放在了市场上,以扩大佛慈药品的市场占有面为最终目的拉开了佛慈的革新之路,这和那些动不动就裁员减薪,撤换中层的国企改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就是佛慈决策者们的高明之处。为什么国企改革总是陷入僵局,原因很多;但是根本原因不是把精力放在对市场的研究上,而是放在对人的“把玩”上。佛慈的决策者们,先从市场入手这就为老企业焕发青春提供了前景,一个企业产品对市场的占有是动态的,老企业过去拥有市场不等于今后拥有市场,老企业拥有过去的市场,不等于能够拥有未来的市场。以汽车为例,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上世纪70年代生产的野马轿车曾创造过10天卖出15万辆的奇迹,后来却因为对市场的判断失误,在小排量上吃了大亏,老牌的汽车大佬没有赢得小排量汽车市场,而导致了今天要靠国家贷款维持生计的悲惨地步,如果佛慈没有做出“创新经营,赢在终端”的市场战略,那么佛慈今天可能就是美国通用的下场。
  佛慈对终端市场的占有,对甘肃和兰州所有的企业都具有借鉴意义。在对市场研究的同时,佛慈走向资本运作之路,通过上市做大做强企业,是当今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上市对一个企业而言不仅仅是筹集资金,更重要的是给企业注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上市企业不仅需要注入资金,更需要注入管理和人才,能够使企业真正的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运行。甘肃一些上市公司业绩不佳,其主要原因在于企业有了钱却未能按照现代企业的运作方式去管理企业,仍然沿用老人老办法,老经验老管理,这个教训是惨痛的。当然,这也是经济不发达地区必然要交出的学费。
  就营销额来讲,佛慈不是业界最大的,但是它的经营质量是业界无人可比的。去年佛慈销售收入突破2亿,同比增长了23%,是历史最好的发展时期,保持了覆盖率和出口产品两个第一。佛慈是中国少有的不受经济危机影响的企业,在全世界企业都面临困难的时候,佛慈却是“风景这边独好”,这得益于佛慈在营销上、制度上、文化上苦练内功,为企业发展打了良好的基础。
  上市会是佛慈新的起点。佛慈上市正可谓一波三折,这个过程折射出一个西部企业要走出的艰难和阻力。2008年初,兰州市政府第七次常务会透露,力争上市25家,年内上市1-2家,佛慈在列。2008年3月,新华社记者屠国玺报道佛慈能够在下半年顺利上市。2008年7月25日,兰州市经委主任巨洪程在兰州上半年工业运行会议上称,“年内实现佛慈首发上市”。就在佛慈上市风生水起的时候,佛慈的上市却再次搁浅,这主要是在等待IPO开闸。上市是佛慈跨入新台阶的重要一步,在等待开闸的同时,佛慈仍在积极努力。可以相信的是,不管上市与否也不管何时上市,佛慈仍朝着既定目标迈进,这就是打造产销研一体的现代化药业园区,力争2010年产值达8个亿,2017年产值达20个亿。佛慈为中国企业提供的市场化经验,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被认可。
  佛慈是国药也是国宝,佛慈的上市是肯定的,佛慈在上市的准备期做的最多的准备是引进和加强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管理体制,把它们和老企业的历史结合起来重新打造佛慈的企业文化,使佛慈既是新的也是老的,既是历史的也是未来的,佛慈“创新经营,赢在终端”的战略构想和全新的企业文化能够保证佛慈在上市后有新的发展支撑力和着力点。


 兰州佛慈:百年药企的济世之路


     在中国中医药史上,兰州佛慈制药创造了多项第一的记录:第一个提出“科学提炼,改良国药”思想的企业;第一个采用“中药西制”的方式生产浓缩丸的企业;第一个把中成药推向国际市场的企业;第一个引入先进的股份制资本组织形式的企业;多年保持着中国中药出口覆盖面和出口品种两个第一……而这个自1929年成立的企业,至今已有80年的历史。在80年的时间里,这里生产出的药丸不仅享誉国内,还飘洋过海,畅销27个国家和地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作为中药制药行业的一个样本,佛慈锲而不舍的创新精神和历久弥新的品牌效应,使得其药品风行遐迩,经久不衰。


老照片珍藏昔日记忆


  走进兰州佛慈制药股份公司的办公楼,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组“流金岁月·老照片”。这些悬挂在墙上的老照片,不仅讲述着佛慈的历史变迁,更是记录了佛慈的辉煌。
  1929年,上海闸北区同济路164号——爱国实业家玉慧观先生在这里创立了当时最先进的民族工业企业——上海佛慈大药厂股份有限公司。创业初期,便提出“科学提炼,改良国药”的办厂宗旨,率先将西方的制药机器用于传统的中药制剂,改变了当时中药制造业“前店后厂、草皮树根”的原始作坊式生产模式,开创了中药工业化生产的先河。传统的熬汤药转变成了利用现代生产工艺提取、浓缩的小药丸,首创中药浓缩丸剂型,中国第一颗浓缩六味地黄丸诞生。至此,中药行业首次出现了“有效成分”的概念,国药制品终于迈开了工业化生产的第一步。
  上个世纪30年代,佛慈生产的中药浓缩丸漂洋过海出口到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从此,佛慈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桂附地黄丸)、八仙长寿丸(麦味地黄丸)源源不断地运到东南亚。佛慈浓缩丸以“选材道地、工艺精良、疗效确切、携带方便”著称于世,有关史料记载:“发行以来,用者称誉,风行遐迩,供不应求……”


支援西北 情牵50载


  为了支援大西北建设,就地利用甘肃丰富的药材资源,1956年,作为上海轻工业的生力军,佛慈不远千里,落户兰州,自此与兰州结下了不解之缘。
  现年77岁的刘龙根老人,16岁进入佛慈工作,24岁随厂从上海迁入兰州,在兰州已经生活了50多年。在他的脑海里,至今还留有这样的记忆:“全厂39名职工,坐了三天三夜火车,将全部生产设备、半成品都一起搬到了兰州。一下火车,全是土路,汽车上一层灰。当时没有自来水,要到黄河里去挑或者雇马车、架子车拉,早先全厂一天用水拉10车就够了,后来生产规模扩大了,一天要雇两个马车来拉水。河水要通过长时间的沉淀才能使用。用泵把水打到水塔上,再进入生产线。”
  刚开始迁到酒泉路157号,改名为“兰州佛慈制药厂”,厂房只有两排平房,设备大概有3台制丸机、5台压片机,后来又从上海购进了2台机器,都是工人们天天加班加点自己安装的。
  上世纪70年代末,佛慈从酒泉路迁往黄河北现址。在之后的多年里,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品种及生产设备等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半个世纪的二次创业中,佛慈人不断推出具有创新意义的产品,使佛慈家族不断壮大。


产品风行遐迩80年


  而当年仅有39名员工的工厂,如今已拥有800余名员工,药学、医学、化学、生物学、经济学等专业的高、中级工程师、药师等各类专业人员221名;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检测仪器;浓缩丸剂、片剂、膏剂、颗粒剂、胶囊剂等7种剂型生产线全部通过国家GMP认证,企业的生产工艺水平、技术装备、人员素质达到国内中药生产企业先进水平。先后通过了澳大利亚TGA组织的GMP认证及多次复验,产品在PIC协约国得到认可。
  经过80年的发展,佛慈制药公司已发展成为集天然药物研究开发、中药现代剂型生产、中药浸膏粉提取生产能力的现代中药制药企业,跻身中国中药工业生产50强,佛慈制药生产的中成药在传统医药保健品市场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过去的2008年,企业取得了良好的业绩,实现销售收入2.19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620万元,上缴税金2840万元。


三大创新 凝聚竞争力


  2006年,佛慈组建了新一届领导班子,面对严峻的形势,佛慈人审时度势,集思广益,缜密筹划,科学决策,提出了以营销、制度和文化“三大创新”为统领,以挖掘和提升佛慈品牌影响力为目标的战略创新思想。
  首先公司创新营销体制,整合营销队伍,组建营销中心,快速提高市场占有率。通过借用“外脑”,不断探索和完善符合企业实情的营销模式。其次完善制度建设,强化内部管理,挖潜增效。进一步强化了成本控制和经济责任制考核,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建立了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体系,严格执行预算管理,认真分析成本构成和获利水平,以市场为导向快速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企业赢利水平。与此同时,全面深入地挖掘了佛慈文化内涵,提炼、创新和发展了佛慈的企业文化。
  管理界有一句名言:“品牌的一半是文化”,没有文化的企业就没有“脊梁”,没有动力,是做不长久的。企业间愈演愈烈的品牌战争归根结底是文化的较量。慈和文化是佛慈文化的精髓和灵魂。它切合佛慈长期以来形成的“慈念众生”的传统形象,又紧跟当今时代“和谐社会”的现代主题。
  2007年,重塑了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念识别系统(MIS)。佛慈的企业使命是:“为员工构建人生舞台,为公众带来健康福音,为股东创造资本价值,为社会担当产业责任”;佛慈的企业精神是:“忠诚敬业、求实创新、和衷共济、自强不息”。
  作为企业基层员工的韩文礼对此颇有感触。他是1980年进入佛慈工作的,目前担任制剂车间制丸工段3段段长职务,2008年,他所带领的班组被兰州市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称号。


新园区建设 产业升级


  从2007年开始,佛慈将分步实施“一个建设项目,规划两个园区,推进三项创新”的工作。通过技术改造、园区建设、科研开发、质量保证、扩大生产、建立新的营销机制,建设更大更科学的国内外营销网络,把企业做大做强做久,成为大西北中成药制药行业的领军企业。5年内实现产销10亿元,2015年达到20亿元,2020年要争取实现50亿元的产销。用5到10年时间,进入全国中成药制药企业前10名,品牌影响力进入前5强。
  这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实施腾笼换鸟战略:在安宁区征地300亩,把生产基地由目前的佛慈大街68号搬到安宁的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4.2亿元,用3年时间再造一个佛慈,建成年产200亿粒浓缩丸生产线、研发中心、出口加工基地、总部办公楼及辅助设施等项目。新厂建成后,5年内实现产销10亿元。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海尔洗衣机:一条缝隙的革命
  • 卡萨帝绘画大赛背后的“孩子影响力”
  • 中国洗衣机在IEC的7个话语权全部由海尔掌握
  • “脱胎换骨”的海尔正在变成一家互联网企业
  • 求帮忙推荐个省电的大冰箱
  • 因为海尔,世界洗衣机技术提前了4年!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