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子一
如果你发现一个项目,自己做一个月可以赚2万元,请一个人来做,给他开8000的工资,你每月赚1.2万,你是自己做还是请别人为你打工?
如果你的回答是,当然是自己做啊,干嘛请人呢!
那么就是你觉得赚钱很难的原因……
例子二
如果有个项目,你觉得应该能赚钱,自己也考察过了,但是要投资10万,自己手上只有1万,你会不会借钱来做?
如果你觉得风险比较大,不会借钱来做,那么你觉得赚钱很难。
具体说明:
关于例子一:
例子一中,自己做不请人,是我们绝大部分人的思维,你看到路边的超市或者小饭馆里的老板,他们就是这类人,而你看到的各种连锁,比如肯德基、麦当劳及其他店铺,他们是另外一类人。
关键点是什么?
思维不一样,如果你一个人做这个项目,一个月2万,那么你做一年也就20万,做10年也就200万。
如果你换一个思维来思考。我这个项目就能赚2万,我是不是可以把这个推广开来,发展成几百上千个项目呢?
尽管我一个项目少了8千,但是我可以通过量来取胜。
如果你天天都做这个项目,你就没有时间和精力来找其他的项目。你赚钱的局限就在这里了。
所以,你要想赚钱比较简单,就需要放弃·一些传统的思维,比如什么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比如什么一份耕耘一份收货。
因为这些观点对大部分人来说,绝对的正确,但是对于想做成事情的人来说,未免太局限了。
你的工作不是在具体事情上纠结太多,你需要厘清思路,找到合适的人来为你创造价值。
另外一点,你请人来做之后,你会想,我既然能找到2万的项目,我是不是可以找到20万,100万的项目呢?
例子一就是想告诉你,你觉得赚钱难,是因为你的观念陈旧,不知道钱从哪里来,又不知道怎么利用钱来生钱。
关于例子二:
关于风险
很多人都不愿意冒风险,喜欢安逸,就怕遇到点什么事情,说到底,就是没有一种不怕死的精神。
所谓成功人士或者赚到很多钱的,在事业开始阶段,就有一种大不了亏几百万,亏5-10年的时间来还债,只要人不死,就不怕的这个魄力。
比如我们看到马云,刚开始的时候,也是借钱来做事的,其他大佬大部分也是如此,你觉得他们比你聪明吗,不是的,他们能赚到钱,就是他们不怕死。
当然,社会上的事情大部分都是说好不说坏的,你看到一个人赚了很多钱,就羡慕,却不知道可能有几十个人真的亏了几百万,真的用好几年用来还债的。
如果你想赚钱,需要负债几十万,你敢不敢去做?!
关于例子二,我自己的经历就是如此,当时快递开始承包制,我们这一片有个点,需要承包人,投资10万,当时一个快递员来跟我说这个事情,他说绝对可行;
但是没有钱,问我投不投钱做,我当时身上就1万块钱,并且我一年开销比较大,存钱不够2万的,如果我砸下10万来做,我真的要工作5年来还债的;
我仔细分析了下,觉得风险虽有,但是还是不错的,就立马跟同学去借钱,两天时间弄了10万,交过去了。到今年,我债务还清了,每年还能坐地生财10多万。
另外,我给快递开的工资是5000左右,如果我自己做,一年可以多收入6万,但是我并不自己做,我请了一个快递来做;
我跟同学也开有天猫店,我们也请人来做,那我自己做什么呢?我就是找项目,找资金,找合适的人来干活。
回过来,为什么别人觉得赚钱那么容易?
其实还有其他的原因
1、资源
对于大部分年轻人来说,要家底没有家底,要社会资源没有社会资源,除了力气或者所学的专业知识,其他的非常缺少。
但是这些都是可以积累出来的,可以通过几年的社会交际,几年的工作经验,积累大部分的人脉。
这个时候,你只要保持一颗奋进的心,要与优秀的人共处,总会有机会来找你。
2、学会抓住机会
所谓的机会,不是别人拱手让给你的,需要你去发现,去把握,看到觉得可行的,就立马去做;
做不成了再想办法,实在不行的,就从头再来,但是如果遇到你觉得是机会的,就不要放弃。
3、个人的素质
这里的素质不仅仅是人品方面的,更多是一种学习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以及执行力
同样的一个东西,别人搞不来就放弃了,你就应该想尽办法去搞定,这种事情做多了,你才能从优秀到卓越。
举个简单的例子
同样是工作,我记得12年刚毕业的时候去上班,很多人都是朝九晚五的,接下来就是上网看电视,出去玩玩,我稍微有点不同,我会去找工作中的难点,去攻克;
也会从公司角度去想问题,把个人觉得公司目前不好的方面,写下来,并把自己思考的解决方式写上去,适当的时间交给上级,如果他们有反馈,跟你讨论;
你就会发现自己的想法有比较好的地方,也有比较不成熟的地方,久而久之,到你真正执掌一个项目或者一个公司的时候,你就知道怎么去做了。
所以,赚钱的多少、创业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眼光和境界的高度,思维的宽度。
普通打工者眼里现在只有工资,减小消费,增加存折余额!而商人们的眼里是商业模式,商业运作!
其次,虽然每个人的努力程度、资源、天赋、运气不尽相同。肯定不是单纯的努力就能够脱颖而出的,没有那么简单。
但是至少在大部分情况下努力的你比不努力的你境况会好一些。
(责任编辑:苏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