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网讯 台北6月28日电题:记者手记:台湾防疫,政治第一
新华社记者吴济海、傅双琪
自诩为“防疫模范生”的台湾民进党当局尴尬了。日前,一位日本籍学生自台湾返日后经筛检确诊感染新冠肺炎。这名学生今年2月底来台,在台学习生活近4个月。
这一消息让台湾舆论炸开了锅:当局防疫主管部门给出的数据显示,台湾已逾70天无本地病例,也多次对民众称“台湾社区传播的可能几乎没有”。那么,这位日本学生感染的病毒来自哪里?岛内各界齐声呼吁尽快普筛,找出在社区传播的病毒。
但台防疫部门不为所动,坚持不普筛,只安排筛检这名日籍学生在台同课堂师生及宿舍同学等120多名密切接触者,并称数量上“已是广筛”。
疫情暴发5个月来,民进党当局始终坚持不普筛。如果说疫情蔓延初期是担心台湾检疫量能不足,普筛恐造成医疗资源崩溃,那么如今漏洞已现情形下仍不普筛,究竟是过于自信,还是有别的什么考量?
多名岛内医界专家指出,台湾筛检量少,确诊病例自然就少,就能一直维持台湾“防疫模范生”的神话。台湾《联合报》的评论指出,确诊的日本女生揭开了台防疫指挥部门负责人难以启齿的秘密:病毒确实在台湾社区中传播,当局却采取“减少筛检”的鸵鸟战术,似唯恐一扩大筛检,就会打破台湾“完美防疫”的好梦。
讲得更直白一些,维持低确诊的漂亮数字,事关民进党当局的政绩。几个月来,通过特定媒体、网军的持续吹捧,民进党当局的防疫表现被塑造成“神话”。“防疫模范生”和“防疫英雄”怎能因为普筛而倒掉?
疫情暴发以来,台湾仅采检了7.5万多个样本,这个数字甚至不如很多地区一天的筛检量。
因民众自觉佩戴口罩配合防疫、台湾作为海岛较易切断与外界联系等原因,台湾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数相对较少,民进党当局因此自封全球“防疫模范生”,并通过多种途径主动向外输出“防疫经验”。
然而,其他国家和地区评估台湾的疫情不会只看确诊个案数量。近期,多个国家和地区拟定边境“解禁”的首份名单中,“防疫模范生”台湾被排除在外。绿营政客们除了条件反射式将责任甩锅“大陆打压”,只剩尴尬地支支吾吾。
岛内舆论毫不客气地指出,这是对台湾防疫自我感觉良好的莫大讽刺。台湾提不出大规模普筛数据以证明社区安全无虞,这才是不被列入开放名单的重要原因。
那么,民进党当局的“防疫经验”最突出的一条是什么?岛内舆论看得愈加清楚明白,就是政治第一,意识形态凌驾科学专业。
台防疫部门日前宣布进一步松绑境管措施,放宽外籍、港澳人士入境,却独漏大陆。同时,春节后被禁止入境的两岸婚姻家庭子女,至今仍滞留大陆不能回台,造成骨肉分离;在台就读的大陆学生寒假后迄今未被允许返台就学。民进党当局给出的理由都是大陆“疫情严峻,需要再观察”。
当前全球“疫情严峻”的国家和地区分布在哪里,民进党当局当然清楚,也知道大陆位列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首份边境“解禁”名单。其种种“独排大陆”的防疫操作,显然与科学专业无关,只剩意识形态偏见,令人更加清楚地看到其以政治考量取代医学判断的“防疫标准”。
台湾《中国时报》的社论指出,这种做法不仅有碍台湾“防疫模范生”的形象,更造成边境防疫缺口的风险。
民进党当局似乎并不惧岛内各界悠悠之口,继续在“政治防疫”的路上孤行。但防疫事关民众健康福祉和正常权益,一心只谋算政治私利,是危险的也是不道德的。
(责任编辑:苏玉梅)